如何使得每个学员都能充分体验呢?这就需要培训师激发学员的动机。“弗鲁姆(V. H. Vroom)的期望理论认为,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动力取决于他们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判和对目标实现可能性 的估计”。因此,在介绍体验项目时,要让学员对每个体验项目的价值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提高他们对活动结果的期望。凯勒(J.M.Keller, 1979)在其 ARCS 模型中将动机四要素表述为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action)。据此模型,首先要增加项目的新颖性或者通过培训师的创新导入以吸引学员的注意。其次,要让学员觉得体验活动的目标和学员自身需求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表明,更有自信的学员在活动中比那些缺乏信心的学员的参与性更强。因此,培训师要利用小细节来帮助缺乏自信的学员树立信心,或者增加适当的良性竞争,通过在活动中取得成功使学员获得满足感。如,在他们获得成功的时候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或通过每个项目的积分机制评出最佳小组。
对于整个培训过程的跟踪记录有助于培训师更好地进行引导和总结,同时也是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学员的一种手段。观察的重点主要依据预设目标,观察并记录学员行为上的表现,并且这些行为能反映出学员在态度和意识上的转变。比如,团队领导在对待队员意见上的态度变化,由不耐烦到认真倾听。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时的反馈对于学员形成和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有重要的作用,这种形成性反馈可以及时帮助学员调整不良的态度和习惯,并逐步形成自我警觉意识。
在回顾和总结当中,培训师的引导尤为重要。笔者在第一次拓展培训中作为 “信任背摔”这一项的助教时发现,每位学员在体验后都有一些想法,并且能积极地与队友交流。虽然他们的讨论重点有些肤浅,但遗憾的是培训师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引导他们往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去思考和反省。由此可见,即使学员能自主地回顾和总结,也不一定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培训师可以这样来引导:“为什么你们在倒下去的时候,明明心里是想挺直身体,可是到了那一瞬间还是弓了背呢?那就是你们潜意识里对队友不信任。为什么这个项目叫‘信任背摔’呢,那是因为只有彼此相信,才能在闭上眼睛往后倒下却不受伤。”这样以来,学员就会沿着活动的真正目的进行反思和总结。否则,户外拓展就无异于体育课了。可见,培训师为学员提供一条反思主线是非常重要的。
培训师的引导技巧也相当重要,因为成人学习者具有的独特的学习特征,培训师在引导的时候切忌死板说教式的引导策略,幽默风趣、自然亲切的风格比较易于被接受。另外,还可以利用换位思考方法引导学习者进行反思,使学员产生“移情作用(empathy)”。比如,在以领导力提高为主题的培训中,培训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这个团队的队长,你会如何处理这个冲突?”
在计划新的体验的阶段,培训师要帮助学员寻找两个相继的体验项目之间的结合点,即格式塔心理学家强调的“顿悟”,促进迁移的发生。当学员们形成一种主动寻找相关性的习惯之后,培训师可以慢慢淡化这种引导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