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出现的登山装备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作知识讲解之用,不代表行者推荐或贬低该装备。
早在古代,先人们就发现了使用拐杖登山的便利。在稍有难度的登山过程中,不论是竹竿还是树枝都是小伙伴们眼中的抢手货。而今天,现代工业为我们带来了专业替代品——登山杖。
随着户外运动的普及,行者君发现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在徒步登山时都会携带相对专业的装备,其中之一就是登山杖。然而,很多小伙伴却在以错误甚至危险的方式使用它。
接下来,行者君就为您介绍常见的登山杖错误用法,希望小伙伴们引以为戒!
- 不摘杖冒,乱摘泥托
- 长度调配不合理
- 伸缩过度或不均匀
- 用登山杖拉人
- 依赖握力持杖
不摘杖冒,乱摘泥托
一般来说,刚刚买来的登山杖都会如上图,有一个杖冒。而实际上,对大多数户外爱好者来说,拿登山杖攀爬的一般是泥土/碎石山路,这时候摘掉这个杖冒才是正确的。
摘掉后,一般如上图。登山杖的末尾一般会有一个尖,用于在较软的路面行进时深插入地下,以起到固定登山杖让人借力的作用。即便是在水泥路面上,去掉杖冒的登山杖仍能发挥作用(前提是你的使用方式正确)。
杖冒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杖尖,以及在石板路或冰面等比较光滑的地方起到防滑作用,基本不符合初级户外爱好者的使用场景。当然,有人会担心:如果摘掉杖冒,杖尖会不会很快磨损?答案是会磨损,但绝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快。如果你磨没了一个登山杖的杖尖,基本可以意味着你已经从初学者毕业,这根登山杖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保护了你的安全。对于初学者常用的两百元以下的登山杖来说,你已经充分发挥了它的价值。
登山杖上还有一个部分叫做泥托,根据用途也有雪托,即杖尖后方的小圆盘。一般来说,专业的雪托会比泥托有更多的空隙。不论如何,泥托的作用是防止登山杖深陷。登山免不了走被山水侵蚀或雨后的泥土路,可能会导致登山杖陷入其中难以拔出,而且登山杖深陷本身也意味着身体的重心产生超出预想的偏移。
较为专业的登山杖,其泥托都是可以摘除支持更换的。而很多小伙伴会把它拧下来,因为有泥托在将登山杖装入背包环或者放入背包时都不方便。但由于有以上用途,建议务必携带雪托,在必要时安装到位。
长度调配不合理
有的小伙伴喜欢把登山杖调的很长,见哪都戳过去。有的小伙伴喜欢调的很短,只有在俯身的时候才用到。其实这些方式都是不合理的。
登山杖的标准参考使用长度为:身体直立和登山杖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然后将登山杖调整至肘部高度。在上坡时,应在标准参考使用长度的基础上将登山杖调短10-20厘米,下坡时可以适当增长。
登山杖长度合适,才能保障使用者的借力和平衡。登山高手会有自己的使用习惯,但也不会和标准参考长度相差太多。但要注意,登山杖也要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来调整,比如某些人喜欢让身体固定一侧下山,那么让登山杖一长一短也未尝不可。
伸缩过度或不均匀
市面上大部分登山杖都是多节的,既能让长度可调,又能轻松地收纳。然而,登山杖的伸长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说,调整登山杖需要遵循下列几个原则:
- 不超过STOP线
- 每节长度几乎相等
- 无法满足则让最粗的那节更长
- 无法满足则让远端更长
另外,在收纳方便的情况下,登山杖的节数越少越好。节数少不仅意味着登山杖更牢固,还能在恶劣的环境下让你更快地整理这项装备。山上手太冷拧不开内锁,下雨手太滑掰不开外锁这种事情并不少见。
用登山杖拉人
凡是行者君爬山,都会告诫伙伴们不要用登山杖拉人。如果实在要用,也要让两个人抓登山杖的同一节。
登山杖设计是用来受两侧的压力和弯曲的应力的,却并没有很强的对拉力的耐受能力。尤其是内锁型的登山杖,受到拉力后很容易脱落。这里说容易,是考虑到拉人时可能需要1/3个人的体重甚至更多的重量。
在拉人时登山杖折断或脱落,后果就是被拉的小伙伴坠落,结果可能不堪设想。因此请不要用登山杖拉别人,切记!
依赖握力持杖
很多小伙伴跟行者君反映,说爬着爬着手就没有力气了,抓不住登山杖了。这往往是因为手握登山杖的姿势有问题,如果能正确地抓握登山杖,在大多时候手是可以几乎不发力的。
正确抓握登山杖的要领如下:
- 将整个手掌穿过腕带,调整腕带保证手掌穿过后还有一定的空间
- 手掌下压,让腕带停留在接近手腕的位置,掌心正对登山杖
- 顺势反手握住登山杖,让腕带位于手心附近
- 使用时手感是“向下戳”,手只需保持轻握且下压,让腕带来分担反冲力
- 保持腕带在手掌末端而不是手腕上
以上便是使用登山杖时的常见错误,下期行者君将为您带来登山杖的挥舞、落地的相关知识以及登山杖的选购建议,敬请期待!
本文由行者拓展原创,转载请咨询。